热搜产品

·【国家立法动态】全国人大代表何学彬:破除餐饮陋俗 尽快启动分餐立法

2025-04-07 0
人民论坛网5月21日讯 疫情期间,全国部分地区曾大力推行分餐制、公筷公勺制,试图改善这一现状。但由于需改变多年来用餐习惯,这些制度全面推行仍存在一定困难。今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国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何学彬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启动分餐制立法,推行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的议案。她说:“我们要痛定思痛,抓住新冠病毒疫情对民众心理冲击的契机,尽快启动分餐制立法,破除餐饮陋俗,在全社会推行一种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 何学彬代表指出:共餐制,是一人一双筷子,在一个盘里或一个锅里一个盆里夹菜,等于每个人把筷子上的口水通过菜这个媒介与众人反复交换,而这种交换一餐饭下来达 100 次之多,一天就到达 300 多次,一年可以达到 100 多万次。 ?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发病率的前列。在中国,很多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多是被一双我们引以为豪的筷子所赐。因为,筷子是病菌传播的最好载体。共餐制大家通过一双筷子进行口水交换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疾病的传播,这些疾病包括胃癌、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增生性胃息肉、缺铁性贫血、甲肝、乙肝、戊肝、流感、非典型肺炎、新冠病毒肺炎、霍乱、痢疾、白喉、阿米巴病、蛔虫病、蛲虫病等等。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仅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就达 10%,约为 1.2 亿人,也就是我们每桌共餐制就餐者中平均至少有一个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特别是被称为国人健康第一杀手的幽门螺杆菌,早在 1994 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第一致癌源。中华医学会调查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59%,也就是说中国近 14 亿人中感染人群超过 8 亿人,共餐制一桌吃饭的10个人中,至少有六个人幽门螺杆菌携带者。中国人常见的多种胃病包括胃癌大多是幽门螺杆菌诱发的。在这种环境中共餐吃饭,想不得胃病都难。这种顽固的病菌一旦感染,自然消失的机会很小,截至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出现。中国胃癌发病人数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 42%,胃癌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 4-8倍。值得警惕的是,儿童期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剧增期,我国少年儿童胃部健康因此而亮了红灯。共餐制所传染的病菌除了幽门螺杆菌,还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病菌及多种病毒包括非典型肺炎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 何学彬代表强调:共餐制带来惊人的餐桌浪费。最新报告显示,我国每年餐桌上的浪费高达1700-1800万吨,价值 2000 亿元,其中浪费粮食500亿公斤,相当于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0%,相当于两亿人口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浪费的主要原因就是共餐制。因为共餐制不是按需定量、按需供食,不是考虑“肚子”而是考虑“面子”,甚至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而且共餐制还严重影响民众的健康水平。除了上述提到的共餐制会造成许多疾病的传播外,共餐制助推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破坏民众营养摄入的均衡,因为是大桌饭,不吃白不吃,人们往往是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好、什么贵就吃什么,很少考虑食物的营养均衡和荤素搭配,很少考虑食物摄入的总量特别是热量、糖量、盐量等,营养摄入处于一种无量、无度、无序状态,造成我国民众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需要立法推进分餐制 何学彬代表认为:对分餐制进行立法主要从以下基本考量。一是为了发挥法律在移风易俗、创建健康文明节俭生活方式中的引领推动作用。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与物质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一些旧的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其中就包括广受诟病的共餐制。物质生活丰富了,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强化了。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是最大的治疗,预防又高于治疗、强于治疗,因为预防是真正的“大医医未病”,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屏障。实行分餐制,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适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和健康身体的新追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行分餐制,即便保守估计可将现有餐桌浪费减少三分之一, 这是个非常可观的数字,相当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宁夏几个省区一年的粮食产量。二是共餐制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有着强大的物质文化和社会基础,要改变这一旧的风俗习惯,实行民众不太习惯、不太适应的分餐制,是中国餐桌文化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是民众就餐方式的一场历史性、根本性转变,没有立法强制,不上升到法律、政策高度进行规范约束,很难推行实施,即使强制推行,也会无功而返、半途而废。三是法律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中有着强大的作用。立法固然要考虑优秀文化的传承,要考虑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分餐制立法与优秀餐饮文化的传承并不矛盾,对中餐中讲究造型的菜肴如整鸡整鱼,可采取加玻璃罩示菜的方式,先展示后分菜(其实西餐就是这么做的)。分餐制不是要改变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做菜方式,也基本不改变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吃菜方式,改变的只是分菜方式。分餐制立法改变的是落后、愚昧、不文明、不卫生的风俗习惯,对符合传统文化要求、科学文明健康节俭的风俗习惯,则应着力加以保护。随着疫情的肆唐蔓延,民众在痛苦和惊悚中深深认识到共餐制的弊端和危害,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分餐制的合理性得到普遍认同,此时立法推行分餐制呼声最高、阻力最小、成本最低、接受最普遍、成功率最大。可以说,当前是立法改变千年就餐刚习的最好契机,是推行分餐制立法的稍纵即逝的窗口期。 何学彬代表认为:分餐制立法,事情虽小,影响却非常深远,意义非常重大。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强调研,广泛借鉴,立足实际,分层分步实施。一是公务宴请、商务宴请、会议餐、工作餐、职工食堂,学生食堂,一步到位,一般安排自助餐,不安排自助餐者率先实现彻底的分餐制,即由厨师或服务员分餐,不足者由服务人员视情况追加。实行彻底的分餐制,要体现法律的强制性,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党纪政纪、财务规定要做好配合助推分餐制的实施;要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好在全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争取利用几年的时间,习惯一代人,影响几代人,彻底破除共餐制的旧观念,使分餐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对私人性质的宴会,包括喜宴、寿宴等,推荐实行彻底的分餐,对不愿实行彻底分餐者,可实行客人自我分餐,每盘菜要放置自助餐取菜夹子(实行公筷公勺容易公私不分),由客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喜好自行取菜。如客人提出要求,服务人员可帮助分菜。这类宴会虽属非强制性分餐,饭店餐馆也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培养实行分餐的良好习惯。餐饮单位要对订餐者提出明确要求,订餐者也要对分餐做出相应的承诺。税务部门可对落实分餐要求好的饭店餐馆实行税收优惠,饭店也可对实行彻底分餐和落实分餐要求好的订餐者给予适当的折扣优惠或剩饭剩菜免费打包服务,要发挥接受新事物快的青少年的引领带动作用,争取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让民众认识分餐、接受分餐和自觉履行分餐。三是家庭日常用餐,提倡公筷公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也是培养文明就餐习惯、推行分餐制的基础。要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引导,让每个家庭适应新的行为方式,让分餐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自然选择、自觉习惯。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 姜志雄) ? [责任编辑:赵楠] 来源:2020.5.22 ?中国法律信息网
To Top